反商业贿赂培训: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贿赂问题分析

2018-06-22 13:12


       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就“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的主旨演讲。同年9月我国中纪委、监察部以及世界银行在北京举办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廉洁之路的研讨会,就政府如何打造廉洁营商环境、企业如何合规经营以及一带一路参与者们如何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商讨。之所以商业贿赂被提到如此高度,是因为商业贿赂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高的易发性。今天反商业贿赂培训就一带一路商业贿赂高发原因及常见情形进行分享。


       反商业贿赂培训对高发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商业贿赂高发的现象发生。第一,从发展阶段看,沿线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大部分集中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即使是其中的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比较单一,“资源诅咒”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在初期,制度本身或是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漏洞,腐败机会较多。根据透明国际历年的清廉指数统计排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排名大多较为靠后。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较低,是制度完善、惩处有力、廉洁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产物,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在一个腐败程度较高的国家,制度、惩处、文化等方面一般存在不足,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当周围环境的腐败程度较高时,参与腐败往往是成本较低的选择——有制度漏洞、惩处概率低、社会对腐败容忍度高。与国内经营相比,国际经济合作成本本身偏高,拒绝参与腐败进而导致国际经济合作不能顺利推进,成本将更高。在商业贿赂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情况下,商业贿赂很可能会成为企业的选择。

       第二,从社会状况看,沿线国家矛盾冲突较多,既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社会矛盾又存在恐怖主义的阴影,有的问题因为外部势力的介入,长期得不到解决。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人的预期,导致长期行为减少,短期行为增多。国际经济合作本身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执行合同受限多、法律衔接阻碍多等因素的困扰,交易成本较高,合作各方容易偏向短期行为。沿线国家政治、社会不十分稳定的状况加剧了此种短期行为偏向,为滋生商业贿赂行为提供了土壤。

       第三,第三,从文化传统看,沿线各国大多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各有特点。历史文化多元有其正面价值,在经济上能够促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弊端则在于不利于沟通,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制度完善、惩处有力、廉洁意识较强的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无论是本国还是外国企业或人员大多在合法范围内寻找办法;在制度不完善、惩处不力、对腐败容忍度较高的国家,商业贿赂往往会成为带有逐利性的企业或人员的选择。

       在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中,常见的商业贿赂情形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情况是外方在华发生的商业贿赂,即外国企业或人员在中国实施商业贿赂行为。中国

       曾发生多起欧美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案,其对中国经济秩序、法治环境、国际形象的损害非常大。第二种情况是外方在外发生的商业贿赂,即外国企业或人员在外国实施商业贿赂行为。第三种情况是中方在外发生的商业贿赂,即中国企业或人员在外国实施商业贿赂行为,通常又称为海外商业贿赂行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实践,中国企业或人员在沿线国家的商业活动将更加频繁。反商业贿赂培训在此需要提示中国企业的是,无论中方企业在商业贿赂中充当何种角色,只要参与了商业贿赂,其结果必然就是自毁形象,也必然会增加日后的交易成本。作为企业,商业贿赂还将对其内部管理造成巨大的损害,如带坏企业内部风气,滋生监守自盗等不良行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中方企业应高度重视的是,在“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中参与商业贿赂损害的不仅是其自身利益,更是透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

       严正声明:本文章内容为佑碧艾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EB)原创作品,LEB对该作品享有全部著作权。欢迎转发,如需以任何形式转载请注明作品出处及标注作者(LEB)署名,违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