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迫劳动”看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及合规体系建设

2022-07-12 15:53


以下文章来源于通商律师事务所 ,作者郭小明 刘润兴


近期多部法律的通过及实施,对企业有关供应链管理合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宜抓紧采取行动,在对外活动中确立和执行对供应链的尽职调查措施,在内部完善自身供应链合规管理体系。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国际劳工组织《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反对强迫劳动的坚定立场,也标志着中国企业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合规探索与实践进入了新阶段。

 

而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关反对强迫劳动等人权合规议题也被纳入到了供应链合规等法律法规中。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企业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的提案,旨在引导企业决策者全面考虑包括人权、环境在内的多方利益,督促企业承担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2022年6月13日和17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和国土安全部分别发布了针对中国企业涉嫌所谓强迫劳动的歧视性操作指南和执法战略,将部分中国企业纳入到强迫劳动实体清单中,并对中国企业进行有罪推定,设定了严苛的自证清白标准,给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企业需确立并有效执行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的尽职调查措施及合规管理体系,这既是满足国内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义务,也是应对潜在涉外风险、确保业务可持续的必然之路。


何谓强迫劳动


根据《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的规定,强迫劳动是指“任何人在惩罚的胁迫下所从事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并且该劳动并不是劳动者自愿提供的。”《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中的“原则4 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规定了强迫劳动的具体情形,如:

 

缺乏同意的工作(强迫劳动的途径):奴隶制、绑架、人口贩卖、被物理限制在工作地点(如监狱或私人拘禁)、心理上的强迫(如以惩罚进行威胁并命令工作)、诱导负债(如伪造账目、虚增价格、降低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过高的利息收费等)、对工作类型和条件进行虚假陈述或承诺、索要押金、不支付工资、扣留身份证件或其他有价值的个人财物,等;

 

威胁使用惩罚(强迫劳动的手段):对员工、家人或亲密伙伴实施身体暴力、性暴力、监禁或其他物理监禁、经济处罚、当局处罚和驱逐出境、被排除在未来就业之外、被排除在社区和社交生活之外、取消权利或特权、缺乏食物住所或其他必需品、处于糟糕的工作环境、丧失社会地位,等。

 

结合上述内容,无论是从强迫劳动的内涵还是外延上来看,强迫劳动均是为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虽然合法经营的公司通常不会实施强迫劳动的违规行为,但强迫劳动可能通过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内的其他合作伙伴的商业联系而与企业关联起来。因此,所有企业及其管理人员都应了解强迫劳动的形式和成因,以及在不同的行业中强迫劳动是如何发生的,并在供应链流程中落实尽职调查,在自身内部完善供应链合规管理体系。 


怎样做好尽职调查


通常来说,尽职调查是指企业确定、减轻、预防和负责处理实际和潜在合规风险的过程,并以此作为风险管理活动、商业决策的前置条件,本身即为企业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涉及强迫劳动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中,企业尽职调查的性质和范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规模、经营环境、可适用的外部法律法规、潜在不利影响的程度等。企业开展尽职调查时,需要评估实际和潜在的合规风险、整合调查结果并采取相应行动、追踪应对措施、以及实施应急预案。另外,必须意识到,合规风险是伴随于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的,反对强迫劳动的尽职调查也应当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伴随着时间推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企业发展阶段演进等,企业所面临的强迫劳动风险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当持续关注并改进其供应链尽职调查措施。在供应商数量繁多、基础和背景不一的情况下,企业应当结合外部立法和执法,明确最有可能发生强迫劳动风险的特殊行业、特殊主体,并确定对供应商开展尽职调查的先后顺序。

 

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企业应采取必要步骤,消除或降低这种不利影响。而若企业发现了可能助长不利影响的风险,也应采取必要行动,中止或防范助长因素,并利用自身力量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其余影响。假如企业有能力对造成不利影响的错误做法施加管控,并督促其改正,在部分国际准则中可被视为进行了有效的合规管理。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供应链尽职调查提出了“无限溯源”的要求,但在现实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中,必须认识到企业对于二级、三级甚至再下游的供应商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限制因素多种多样,如产品特点、供应商数量、供应链的结构和复杂程度、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等。为尽可能消除或降低潜在限制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当对供应商设置必要的合规准入条件、发布供应商行为准则、签署合规协议、参与行业联合组织、持续开展培训等工作,努力推进供应链尽职调查。 


如何构建合规体系


负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被认为是完善供应链合规管理的最佳实践之一,其将供应链合规管理体系分为了十二项合规要素:公司承诺、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法律与客户要求、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改进目标、培训、沟通、员工反馈、参与和申诉、审核与评估、纠正行动措施、文档与记录、供应商责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及中国企业的合规实践,以及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在企业推进供应链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结合负责任商业联盟的行为准则,整合入公司的整体合规管理体系中,例如以如下八个方面为基础开展供应链合规体系建设。

 

1. 公司承诺

 

公司的高层管理层,如董事长、总裁、总法律顾问或者首席合规官,应当发布声明,表明公司在尊重和保护人权等供应链合规方面的态度及决心,说明公司的合规要求,承诺为供应链合规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提醒员工在违反供应链人权与强迫劳动法律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声明应当传达给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人员、商业伙伴和其他有关各方。

 

2. 制度文件

 

公司应当根据业务需求和经营实际,制定符合公司文化、贴合业务流程的各类供应链合规管理制度、手册、指引。制度文件应当借鉴内部外部专业知识,规定企业对直接关系到其经营业务、产品或服务的人员、商业伙伴、及其他各方的人权期望,在获得企业最高层的批准的基础上公布于众,传达给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同时反映在必要的运营政策和工作机制中,使其贯穿整个企业业务流程。

 

3. 风险评估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工作进展、合作伙伴合规性等,对具体业务而做全面的分析,并找出合规管控薄弱点进行整改。企业应当针对供应链开展适合其规模、业务性质、背景以及潜在尽职调查,定期评估、实施风险识别和分析,根据业务实际识别相应的危险信号,以便于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

 

4. 风险管理

 

供应链合规实质上是从法律法规及商业道德出发,对企业供应链业务全流程进行合规管控,确保供应链上的人权与强迫劳动的风险能够及时阻断,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应梳理从供应商引入、评估与认证、合作风险管理、企业自身合规管理的全流程,树立业务流程中的责任岗位和职责规定,结合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开展审核和检查以防范和消除风险。企业应当确保交易中所有文件的有效审核和保存,以保证供应链合规管控的完整和可追溯。

 

5. 沟通机制

 

公司应建立员工及外部相关方反馈、参与和申诉途径并处理相关投诉,不得对申诉或投诉者施加不公正的影响或是阻碍其行使权利。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员工产生重大影响时,应当将变化合理的通知员工以及政府部门,并合理采取处置措施。在发生供应链人权与强迫劳动违规事件时,应当及时、积极、有效地疏通与供应商、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强化通过沟通机制化解危机事件的抗风险能力。

 

6. 违规调查与纠正

 

业务检查、违规调查与纠正是确保供应链合规要求得到切实有效遵行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明确由哪些人员来负责执行合规检查,确保合规检查人员具备胜任工作要求的经验和能力。企业应当发布专门的文件来明确合规检查的对象及检查方式,确定检查频率,明确检查标准,按照计划定期进行检查或者专门针对某类事项进行检查。

 

管理层应当及时识别并惩处违规行为。企业应当及时对违规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整改业务流程或者管控建议中的缺漏,确保供应链合规管控能够不断趋于完善,采取“及时、适当、必要”的救济手段保障权益损害的最小化。

 

7. 合规培训

 

供应链合规体系中应当有专人负责监督及指导合规培训。企业应当明确哪些员工应当参与供应链合规培训,以何种方式参与,培训的频率是怎样的,并妥善保管培训记录。一般而言,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当参加反对强迫劳动的合规培训。企业也应当将合规要求传递给供应商,因此部分企业也会为合作伙伴开发专门的培训课程。

 

8. 文档保存

 

文档保存是供应链合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供应链合规体系的有效性,直接体现为“自证清白”的证据文档是否得到了妥善地保管,是否能够及时地提供。因此,企业应当明确什么样的文档需要保存,谁来保存这些文档,保存在哪里,以何种形式来保存,保存期限是多久,如何能够以有效的方式对文档进行检索,以及怎样验证文档保存符合法律要求等。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