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与网络战争

2018-10-11 10:13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和治理问题越来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世界主要国家对网络空间战略的价值认识不断深化,将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07年在爱沙尼亚、2008年在格鲁吉亚、2010年在伊朗和2014年在乌克兰发生的网络攻击,都是近年来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网络战争。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今天网络安全培训将就网络战争、网络攻击等内容进行分享。

首先网络安全培训想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做详细的阐述。2007年北约盟国爱沙尼亚遭到网络攻击,于攻击发生第二年北约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设立网络安全中心。同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期间,网络攻击伴随着武装冲突进行,导致格鲁吉亚的政府和媒体网站无法登陆,电话占线等网络隔绝的状况,被认为是第一场与传统军事行动同步的网络攻击。而2010年,伊朗布舍尔核电站遭受“震网”病毒攻击,被不少专家认为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战争。布舍尔核电站是伊朗首座核电站,震网病毒攻击该核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至少有3万台电脑中招,近五分之一的离心机瘫痪,致使伊朗核发展计划被迫延缓2年。2014年乌克兰政治危机以来,乌克兰数十个电脑网络遭一种攻击性强的网络武器袭击。

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证明网络安全的维护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由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邀请国际专家组编纂的第一部网络战争规范法典的《塔林手册》出台,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塔林手册》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各国对其网络空间享有主权。在此理念下《塔林手册》试图建立一套网络安全法律新规则。主要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为国家与网络空间,主要内容是确定国家、网络基础设施与网络行为之间的基本国际法关系。第二章是关于使用武力的规定,第三章是关于武装冲突法的一般规定,第四章定义敌对行为,第五章规定网络战争中的特定人员、目标和行为的保护,第六章基于武装冲突法中规制有关占领的网络行为,第七章规定了基于武装冲突法的网络战争的中立法。

然而由于《塔林手册》主要聚焦于如何使用军事手段自卫,引来国际社会中部分国家的争议,同时由于《塔林手册》构建的国际专家组均来自西方国家,可能存在片面性,这两个原因促使了《塔林手册》2.0出现。2.0在内容上,相较1.0拓宽了适用范围。在国家化参与度上,2.0制定过程邀请的专家,除北约国家之外,还有来自白俄罗斯、泰国、日本和中国的专家各一名。

以上为网络安全培训分享的内容,希望多对各位有所帮助。

严正声明:本文章内容为佑碧艾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EB)原创作品,LEB对该作品享有全部著作权。欢迎转发,如需以任何形式转载请注明作品出处及标注作者(LEB)署名,违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