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布《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报告》,品牌维权平台全面提升

2018-03-15 09:10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类商业形态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难题。例如,存在侵犯他人品牌合法权益的侵权内容和侵权行为,即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假货的行为。朋友圈售货是基于社交平台衍生出来的一种行为,有的甚至是点对点的行为,消费者相对特定。因此,监管、认定和处理难度高于一般电子商务平台。

       3月13日,腾讯发布《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报告》,第一次向公众公布了他们对朋友圈、公众号等售假行为的管理和打击方式。报告显示,用户投诉线索中“代购”、“专柜”、“原单”以及“高仿”是侵权帐号的四大关键词,其中第一大热门词“代购”出现了23088次,其余关键词还包括“定制”“复刻”等。而且,广东、福建、黑龙江等地成为被投诉账号最集中的省份。 


使用代名词售假亦可被识别
       在微信平台上,售假者往往会运用一些特殊方式做遮掩,消费者频频买到假货已屡见不鲜。一旦买到假货,特别是假冒的大品牌产品,消费者被坑,品牌方和平台方的口碑亦同时受损。
       基于上述情况,微信建立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公众平台整体运营保护”以及“全电子化侵权投诉平台”,作为保护用户和品牌方权益的手段。通过引入 “用户主动投诉方式”这一重要环节,用户可以向平台和权利人同时提交售假线索,品牌方收到线索后,利用专业的鉴别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鉴定是否为假货,如果确实存在侵害品牌权利人合法权利的行为,即会通知微信进行处理。
       通过前述三大平台,微信团队已经掌握了海量的销售数据。统计中,腾讯通过对侵权账号的投诉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代购”、“专柜”、“原单”以及“高仿”等成为四大售假关键词,其中,第一大热门词“代购”出现了23088次。“专柜”、“原单”、“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其余关键词还包括“定制”、“A货”、“工厂”、“复刻”、“1:1”等。
       腾讯认为,从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大多数售假者试图用宣扬货物来源的合法性来掩藏售卖仿冒品的实质,以“代购”、“专柜”、“海关”等词语蒙骗消费者。这给打击品牌侵权行为带来了一定难度:从用户角度,消费者不能从涉嫌侵权用户发布内容的本身直接判断出是否侵权,进而可能降低提交线索的可能性;从权利人鉴定的角度,品牌方需要更加谨慎和严格的鉴定,方可证明相关内容属于侵权行为。所幸,大数据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平台通过不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示消费风险,严重者在通过严格程序确认售假后会被封号。

日常消费品成最大售假集中领域
       在所出售的各类商品中,鞋类、箱包、钟表以及成衣是被投诉最多的商品品类,品牌维权平台审核处理的侵权通知也多集中在上述品类,涉及品牌多为国内外知名奢侈品牌。
       LV这一国际顶级品牌被仿冒早已不是秘密。腾讯有关负责人披露,曾接到过对一个名为“LV名品汇”的公众号销售假冒LV包的投诉。经审核后发现,这个公众号单纯从名称上难以判断是否侵犯LV的商标权,但其功能介绍称专营LV包、皮带等产品,同时其发布的文章经常介绍“原单”的产品型号,其配备的图片水印为“超A货”。综合考虑上述信息后,微信团队认为,这个公众号难逃发布仿冒信息侵权行为的嫌疑。微信团队遂向品牌方LV发送了核查需求。
       LV核查后回复腾讯,其与这个公众号注册主体没有任何关系,也从没有授权其进行生产、销售、出口任何带有LV、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注册商标的任何商品。据此,微信团队认定该这个公众号昵称+功能介绍+自定义菜单+群发文章,整体在不当使用LV商标,造成误认及混淆,对其进行了注销处理。
       品牌保护报告显示,品牌维权平台共接入186家国内外企业,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知名商标超过400个。品牌维权平台覆盖的商品品类已经达到33个,均为日常消费生活常见的品类。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累计为品牌权利人推送了超过12万条有效侵权线索,处理侵权帐号超72000个。

打假难度不断上升
       报告还显示,被投诉人帐号集中在广东、福建、黑龙江等省份,成为线下假冒侵权行为的高发地。其中广东占比26.04%高居首位,福建占比10.67%,黑龙江占比9.88%。此次的统计也发现,在提供侵权线索的用户中,广东、江苏、浙江三地的用户提供的侵权线索数量也最多。因此,这些区域不仅是品牌侵权重灾区,同时也是用户权益受损的高发地,值得平台和品牌权利人特别关注。
       经过对被投诉人的微信注册信息进行统计发现,在注册帐号信息时,约64%的侵权人使用了女性的昵称、头像。而箱包、鞋类等热门仿冒商品类型,女性用户又很有可能成为是售假者重点关注的“用户群体”。侵权人在注册使用微信帐号发布仿冒品信息时,更倾向于使用具备女性特征的微信帐号,多以“海外代购”、“时尚达人”或“成功女性”等形象出现,试图拉近与目标用户距离,获取用户信任。
       然而,进行品牌权利保护、打击假货也依然面临挑战。据介绍,售假者不断变化花样,迷惑消费者,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其中,有造假者敢于冒充品牌方客服,向消费者推送假货信息。用户和品牌权利人投诉显示,有部分用户利用个人微信号冒充罗莱家纺、阿迪达斯、水星家纺、小天才等品牌的官方客服人员,推出所谓“转发群聊或朋友圈就能免费领取商品”的活动,让用户转发带有二维码的“转发送产品”的海报,达到快速扩散的效果,以此骗取用户转发及快递邮费。
       微信团队获悉后,迅速进行核查,确认举报内容属实。这种行为属于诱导分享和恶意欺诈,已经严重侵犯消费者和品牌权利人商标权益,微信团队对此出重拳进行打击,直接对此类账号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涉及的账号超过5000个。

发现售假行为、保护品牌权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似乎给人们带来希望,产生新的商机,即通过微信平台销售产品。然而,它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有所区别,是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售货信息,进行一对一的销售服务,避免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上架可能产生产品侵权而被屏蔽的情况。也因这一漏洞,导致了微信假货滋生的现象。那么,如何发现微信朋友圈的售假问题、保护品牌合法权益呢?
       品牌商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查找跟踪疑似微信售假的卖家,一方面对卖家所售产品进行鉴定,另一方面通过以顾客、朋友身份加入卖家的微信朋友圈,对其经营情况(销售品种、范围、数量)进行初步掌握。在掌握卖家相关姓名、性别、居住地点及其他基本情况后,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将获得的信息提供给公安,协助公安依法查获存储假货的窝点。
       然而,仅通过举报对微信中销售假货行为进行处理是不够的,微信平台也通过技术方法对品牌进行保护。微信公众平台在 2015 年上线了关键词主动拦截功能。如果一个品牌是国家认定的驰名商标或者是已经在平台上遭到过大量投诉的非驰名商标,在微信注册的时候就会被列入“重点观察对象”。
       品牌商主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维权也是发现售假行为、保护品牌权益的重要手段。品牌商可以登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接入官网(www.wechatlegal.cn),提交必要的主体资质和权利证明材料,经微信品牌保护团队审核通过后,即可加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该平台的一般流程为:用户发现售假行为,提交售假线索,品牌商接收用户的售假线索,进行验证,然后向维权平台反馈验证结果。最后,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根据验证结果处理相关账号,并告知用户。这样品牌权利人能够更好地对微信平台上针对自己品牌的侵权行为进行监控,并第一时间确认侵权以移除侵权信息,并依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对侵权人实行警告、清除侵权内容、封禁朋友圈、限制账号登录、永久封禁账号系列惩罚措施。
       综上,通过卧底行动、平台技术支持、品牌商接入构建三方桥梁联合打假,有效打击微信售假的行为,实现维权多赢共利的效果。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