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安永税务合伙人——海外投资如何规避税收风险

2015-04-08 17:50 来源:一财网


发布时间:2015-03-31 11:17:00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海外投资的税务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海外各国税收制度迥异,税率、税收体系往往比国内复杂,中国企业在税收上成本超出预期,甚至遇到税务争端的情形时有发生。《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安永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中心主管合伙人王晨女士和吕晨先生,以他们的实践经验讲述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海外投资的税收风险。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海外投资的税务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海外各国税收制度迥异,税率、税收体系往往比国内复杂,中国企业在税收上成本超出预期,甚至遇到税务争端的情形时有发生。《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安永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中心主管合伙人王晨女士和吕晨先生,以他们的实践经验讲述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海外投资的税收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常见的税务问题有哪些?


王晨:中国企业所碰到的税务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企业不能认真准确地理解海外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仅通过互联网信息或同行口口相传进行简单地了解,这样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发生纰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违反当地税法的申报要求,从而遭受罚则;有的企业在境外遇到了税务稽查,却毫无应对章法,或盲目讨好境外税务机关而多补缴税款,或与当地税务机关展开拉锯式对抗,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境外税务争议;有的企业中国总部平时对境外机构的税务合规性一无所知,直到境外机构违规才匆忙应对;还有的企业对国际税收形势和趋势知之甚少,盲目进行税收筹划,而对税收筹划的落实环节重视不够,反而造成额外税务风险,等等。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海外的中国企业遇到上述税务问题,会有那些负面影响?


王晨:境外出现税务问题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企业往往在真正碰到问题时才发现其影响超出了预期。


首先,公众声誉受损,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上市(或计划上市)公司、或在境外有长期经营打算的企业等,在声誉方面受到的损失恐怕难以用金钱衡量,尤其如果碰到对中国不甚友好的境外媒体,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处理;


第二,境外当地税务机关(或有关政府部门)对该企业失去信任,从而有可能增加对该企业日后进行税务检查的频率,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信息,这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


第三,直接造成经济损失,除了正常的税款,有可能还需缴纳滞纳金、罚款等,有时金额是相当巨大的;


第四,降低了有关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由于没有预见到额外的税务成本(甚至包括罚款等),预期的项目回报率可能大幅降低;


第五,常需要花费很多额外的人力、物力解决有关税务问题(或争议),影响企业运行效率。


不同的企业有可能体现不同,但总体来说,企业感到如果境外税务出现问题,比在境内解决问题要麻烦很多,很是头痛。


《第一财经日报》:海外投资容易出现税务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王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税务意识不够成熟,很多企业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税务领域的内涵,对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充分,不能很好地理解税收筹划、税务披露、税务合规、税务争议和税务管理等各个要素的内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


第二,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些企业会机械地套用其在中国经营时的税务经验,没有对境外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环境做充分专业的调研;


第三,由于对境外税收环境的复杂性准备不足,很多中国企业在技术、人员、预算、管理等各方面仓促应对,没有章法;如此经营一段时间后,前期积攒的税务问题开始爆发,违规、争议实例有明显增多;


第四,税务领域综合性强,可与企业多个部门发生联系。一旦企业部门间沟通或协作脱节,也有可能产生税务风险;


第五,国际税法变化很快,因此,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税务环境确实难度很大;


第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并不长,因此,企业还缺乏具有国际税务知识的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税务管理理念;


第七,虽然很多企业聘用外部税务顾问,但并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加以利用。


有些企业在某种原因上表现比较突出,有些企业则会在多个因素上有综合体现。大家在探讨了上述原因后可能也会发现,由于出现税务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所以企业在解决境外税务问题上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能仅仅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第一财经日报》:在国际税务热点问题中,哪些需要企业重点关注的?


吕晨: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国际税务环境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或多或少地出台或修订部分税收法律法规。最近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被谈论最多的就是OECD发布的关于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基于这些行动计划,很多国家都会修订本国的税收法规,而且,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还需要向税务局提交分国别报告,这种分国别报告将可被有关国家税务机关调档并进行信息交换。这样,很多国家的税务局都有更大的可能性调查到某个企业在特定国家的信息。企业在多国被监管的力度将有明显增加,而且,这种监管会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技术性问题以及税收监管方法等,这对国际化经验尚不足够的中国企业来说,挑战尤为艰巨。


《第一财经日报》: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或许会带来中企对外投资的热潮,“一带一路”的投资可能集中于哪些行业,又有哪些税务问题需要重点规避?


吕晨: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预计主要投资热点将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如电站,港口,工业园区,交通运输如高铁,电信,建筑行业)等,资源类项目(如能源,矿产,农业),加工制造业(如工程机械,钢铁建材),金融服务业等。


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很广,许多也在发展中国家,各国税收政策差异较大且变化较快。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应重视前期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充分了解在当地项目执行的重大税务问题,匡算税务成本,进行准确的报价,以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并避免潜在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比如中国企业不但要关注所得税成本,也要分析增值税,关税,印花税,货币税等其他税务影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间接税往往较重且更加复杂,这会直接影响项目是否最终盈利。另外不少投资接受国对基建项目可能会提供各种税务优惠,如果免税期,税收稳定协议,进口设备免税等,中国企业应充分了解享受相关税务优惠的条件,许多时候也需要和当地政府和税务机关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谈判;同时也应尽量了解项目业主在该项目上获得的税收优惠,从而在谈判上增添砝码,并在投资或业务协议中充分保护中国投资方的权益。同时,中国企业也应结合项目特点以及当地国家的税制,考虑合适的法人架构和运营模式,从税务角度比较各投资主体的优劣势,以选取税务优化的投资、运营架构和融资方案。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从中国企业角度,应如何应对国际化过程中的税务挑战呢?


吕晨:大体上讲,中国企业应对国际化中的税务挑战,还是要从提高专业知识,以及加强税务管理水平两方面下功夫。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企业找到我们的时候,通常仅为解决他们当下所遭遇的具体税务问题,但其实,如我们之前所说,税务领域综合性非常强,汇集了包括国际和国内的经济、法律、财务、税务、行业等多方面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对国际税务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应该及时和系统化。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税务系列讲座中涉及的热点问题,以及在税务生命周期、企业运营周期所遇到的重点税务事项,那么企业国际税务的风险一定可以有效地降低。


除了税务专业知识,中国企业还要重视提高其国际化经营的税务管理水平,这更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比如企业的税务战略、制度、流程、人员、公司管理架构(模式)、数据采集、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规划、实施、监控、调整等等。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