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6:42
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规范自由裁量,提倡“小过免罚”“以教代罚”。然而,在行政执法和实操过程中,对于这条规定的理解存在一些争议,企业在行政处罚豁免路径的适用条件和实操上常感困惑。为此,LEB于4月23日特别邀请到了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沈澄律师以及地区一线的执法老师,分别从法律和执法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讨行政处罚豁免路径的相关问题,为企业法务及合规人员提供务实建议。
分享之初,执法老师提到了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2月发布《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和《市场监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清单中明确了12种可免罚情形(8项首违不罚,4项轻微免罚)。清单发布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提供纠错机会,避免因轻微失误受重罚,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执法老师特别强调了食品领域,因涉及公众健康,食品领域广告违规成为了重点监管的对象。
市场监管总局的免罚如何适用?执法老师提到了首次违法界定的标准、及时整改要求以及食品领域的限制条件,并通过一个个案例,就上海的免罚政策做了进一步的分享。免罚的适用为企业提供了纠错的机会,然而,有一些红线是不能触碰的。执法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些重点打击的领域,如违反公序良俗、涉及老年人和儿童、制造美丽焦虑、金融等等。执法老师强调,合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通过自审、快速响应和培训,提升企业竞争力。
茶歇过后,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沈澄律师分享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首违不罚是否可以“反复”适用的问题。沈律师从《行政处罚法》出发,为大家整理了不予处罚的三种情形,并就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首次违法”认定的周期问题、“同一违法行为”在周期外是否可以认定初次违法、“首次违法”是否受到地域的限制、“再违”是否要重罚等等。此外,沈律师还特别分享了其基于1383个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市场监管的底层逻辑。对于大家关注的恶意消费维权应对问题,沈律师分享了应对的程序,并分享了上海、深圳等不同地方的差异。企业面对恶意维权如何应对?沈律师提及了之前曾详细分享过的恶意维权的八重应对,重启了大家的记忆。
本次分享不仅通过大量实务案例厘清了政策适用边界,更通过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监管底层逻辑,助力企业构建"预防-应对-优化"的全流程合规体系。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唯有精准把握政策尺度,才能既享受政策红利,又规避法律风险。
[ 2025-04-24 16:42]
[ 2025-04-01 10:51]
[ 2025-03-12 17:08]
[ 2025-03-10 16:32]
[ 2025-02-12 17:57]
[ 2022-02-28 15:22]
[ 2023-04-28 10:00]
[ 2023-04-25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