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17:08
2024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发布,并已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如今,该《实施条例》已施行半年有余,我们注意到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新判例,这些判例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执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为此,LEB于3月11日特别邀请到了广东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协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文律师,为大家深度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实施后一些典型案例,为企业的消保合规提出实务建议。
活动伊始,林律师带领大家回顾了2024年度消费品行业监管实践的情况并展示了市场监管领域的高频处罚的雷区。随后,林律师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实施后一些处罚案例,为大家梳理和总结了一些企业被处罚的核心问题,涉及格式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自动续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隐匿用户评价、知假买假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林律师为大家梳理和对比了虚假广告与虚假宣传的行政处罚金额,从行政处罚金额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权衡利弊下的选择。此外,林律师也特别强调了虚假广告罪的问题。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可能会有虚假广告罪的刑事风险。那么,“二年内”如何理解?林律师对此也做了澄清。
在关于哪些格式条款无效的问题上,大家和林律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格式条款貌似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如“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不交装修押金不给钥匙”等等,但是林律师明确表示,这些格式条款都是无效的。
之后,林律师分享了职业打假的一些数据并通过近期的一些案例与大家探讨了关于职业打假投诉的问题。判断是职业打假人而非一般的消费者,对于企业维权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判断对方是职业打假人?职业打假人在表现上会有哪些特征?如何判断打假人投诉举报是否存在恶意?林律师结合多年的经验为大家做了提炼。
最后,林律师还特别提到了AI广告宣传的合规问题。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不少人应用AI工具赋能工作和生活,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用AI生成的声音是否侵害自然人声音权益?用AI生成的图片是否涉及著作权侵权?使用别人的AI生成图片是否需要获得授权?林律师结合已有的一些案例为大家做了说明。
[ 2025-03-12 17:08]
[ 2025-03-10 16:32]
[ 2025-02-12 17:57]
[ 2024-07-11 13:41]
[ 2024-06-14 09:15]
[ 2022-02-28 15:22]
[ 2023-04-28 10:00]
[ 2023-04-25 10:00]